<form id="7jdtv"></form>

<noframes id="7jdtv">

<form id="7jdtv"></form>

    索 引 號 640400001/2023-00043 發文時間 2023-02-28
    發布機構 固原市政府辦 文 號
    公開方式 主動公開 有效性 有效
    標 題: 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固原市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固原市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派出機構、直屬事業單位:

    《固原市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228

    (此件公開發布)

    固原市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2217號),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強入河(湖、溝)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寧政辦發〔202272號),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全市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從源頭減少水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通過落實查、測、溯、治、管全過程監督管理,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和屬地責任,建立完善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提升全市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二)工作原則。

    水陸統籌,以水定岸。打通岸上和水里,根據受納水體生態環境功能,確定排污口設置和管理要求,倒逼排污口綜合治理和陸域污染源治理,實現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監督管理。

    明晰責任,嚴格監管。明確每個排污口責任主體,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工信、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農業農村、水務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

    統一標準,差別管理。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規定及技術規范,結合固原實際,對排污口分類施策,實行差別化管理。指導督促責任單位和縣(區)排查整治現有排污口,規范審批新增排污口,強化日常監管。

    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以全市七河及主要支流等區域為重點,分步驟、分階段開展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建立完善管理機制,形成覆蓋全市的排污口管理體系。

    (三)工作目標。20238月底前,完成七河及主要支流排污口排查。202312月底前,完成排污口監測溯源。20248月底前,完成依法取締、清理合并、規范整治等任務。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排污口整治任務,建立一口一檔臺賬,全面落實入河排污口規范化管理要求。

    二、主要階段及任務

    (一)排查溯源階段(202321日至20231231日)。由固原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編制《固原市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20232月底前,向自治區政府報備。

    1.排查方式和內容。依據《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HJ1232-2021),采用衛星遙感、航拍、人工核查、專家質控核查等方式開展全面排查,做到無死角”“全覆蓋”“地毯式,有口皆查、應查盡查,全面摸清各類入河排口(排污口、雨污混排口、雨洪口、溝渠)的分布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

    2.排查對象和范圍。對象:本次排查要打破縣(區)行政區劃限制,按照站在水里看岸上的原則,將所有向河里排水的口子全部納入排查對象,主要包括工業排污口、農業農村排污口、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雨污混排口以及排洪溝渠等。范圍:對清水河、葫蘆河、渝河、涇河、茹河、蒲河、洪河7條河干流和工業企業、城鎮建成區、農戶居住及養殖較集中的11條主要支流開展全流域排查(見附件1),排查河流總長度約766.67公里,原則上以河流兩側的現狀岸線為基準,向陸地各延伸1公里。河流(段)兩側10公里內有工業園區的,應將整個工業園區納入排查整治范圍。

    3.監測溯源。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則,建立排污口責任主體清單。由責任主體負責源頭治理以及排污口整治、規范化建設、維護管理等。對于難以分清責任主體的排污口,要組織開展監測、溯源分析,綜合運用現場探查、圖紙作業、科技勘測和工程機械溯源等手段,查清排污口對應的排污單位及其隸屬關系,確定責任主體;經溯源后仍無法確定責任主體的,按照管理權限分別由市、縣(區)人民政府指定責任主體。

    4.分類判定。根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征,將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種類型。其中,工業排污口包括工礦企業排污口和雨洪排口、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和雨洪排口;農業排口包括規?;笄蒺B殖排污口、規?;a養殖排污口;其他排口包括市區和縣城建成區雨洪排口、雨污混排口、大中型灌區排口、規模以下水產養殖排污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等。

    5.建檔匯總。統一按照《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21),結合排污口責任主體的單位性質、規模和隸屬關系等,對入河排污口進行命名和編碼,填報排查信息表(附件2),形成固原市入河排污口排查基礎資料數據庫、《固原市入河排污口圖像解譯實施方案》《固原市入河排污口名錄》《固原市入河排污口排查總結報告》《固原市入河排污口監測及溯源實施方案》《固原市入河排污口監測及溯源分析報告》等,并建立臺賬資料(包括每個排污口排查檔案和照片)。分別于20238月和202312月底前,將排污口排查清單臺賬和需整治排污口清單(包括依法取締、清理合并、規范整治三類)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同步反饋市級責任單位和各縣(區)限期開展整治。

    (二)集中整治階段(202411日至2024831日)。實行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市級責任單位和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根據排污口排查反饋清單,分類施策,制定整治方案,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避免一刀切,確保轄區水生態環境安全和排洪安全。以截污治污為重點開展整治和規范化建設,最終形成需要保留的排污口清單。

    1.依法取締一批。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內設置的排污口、非法工業企業直排口,由屬地縣(區)人民政府依法采取責令關閉等措施予以取締。

    2.清理合并一批。對于城鎮建成區污水收集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原則上予以清理合并,規范接入污水收集管網。對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內企業現有排污口應盡可能清理合并,通過截污納管統一處理。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外的工礦企業,原則上一個企業只保留一個排污口,對廠區較大或有多個廠區的,確有必要保留兩個及以上排污口的,應完成排污口論證審批和規范化建設。對集中分布、連片聚集的養殖散排口,鼓勵統一收集處理養殖尾水,統一設置排污口。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排污口和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結合鄉村振興、廁所革命等統籌推進合并。

    3.規范整治一批。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有利于明晰責任、方便維護管理、加強監督的要求,開展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對存在私搭亂接、借道排污等排污口,要組織清理和規范,力求一個排污口對應一個排污單位。對確需多個排污單位共用一個排污口的,要督促各排污單位分清各自責任,并在排污許可證中予以載明。對存在布局不合理、設施老化破損、排水不暢、檢修維護難等排污管線和排污口,應有針對性地采取調整排污口位置和排污管線走向、改造更新等措施進行整治。排污口設置應當符合國家相關規范要求,設置醒目標牌,便于監測和監督。

    (三)長效管理階段(202491日至20251231日)。進一步完善規劃和長效管理機制,明確審批許可職責,提升管理水平。

    1.加強源頭管控。在各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水功能區劃等編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排污口布局和管控要求,嚴格落實關于排污口設置相關法律法規。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要將排污口設置落實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嚴格審核把關,從源頭防止無序設置。

    2.規范審批管理。依法依規實行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設置審核制。對日處理能力500噸以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入河排污口的設置按照審批權限實行備案制。對未達到水質目標的水功能區,除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外,應當嚴格控制新設、改設或者擴大排污口。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國家審批的建設項目入河排污口以及位于葫蘆河、涇河、渝河、茹河、洪河、蒲河等省界緩沖區、存在省際爭議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由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負責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自治區審批的建設項目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負責實施,由市、縣(區)審批的建設項目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由市、縣(區)生態環境局或行政審批局負責實施,清水河一級水功能區范圍內的排污口設置需征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意見。以上排污口設置審核時應征求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新設置排污口未經審批備案不得開工建設,投入運行前,按照誰審批、誰驗收原則,必須通過驗收后方可投入使用。排污口審核、備案信息要及時依法向社會公開。202312月底前,要對日處理能力500噸以上保留的入河排污口完善審批手續。

    3.明確管理責任。市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水務、城市管理和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分工協作,依法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等措施,依法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對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開展監測,對水環境質量較差的區域應適當加大監測頻次。探索符合固原特點的農業面源和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模式,開展城鎮雨洪排口旱天污水直排的溯源治理,加大對借道排污等行為的監督管理力度。

    4.嚴格執法管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排污口環境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借道排污逃避監管的,要依法溯源,嚴厲查處。排污口責任主體應當定期巡查維護排污系統,發現他人借道排污等情況應及時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報告并留存證據。

    5.加強信息化建設。市、縣(區)要按照自治區統一建立的信息平臺進行排污口管理,建立排查整治、設置審核備案、日常監督管理等動態管理臺賬信息。加強與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等信息平臺的數據共享,建立排污單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納水體等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將保留排污口的監測數據與固原市智慧生態環境信息化平臺聯網,實時監控水質狀況,完善七河一河一策水環境應急一張圖指揮系統,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監督管理,形成工作合力,現成立固原市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如下:

    長:張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郭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黃彥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員:虎市財政局副局長

    關麗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

    趙克祥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劉曉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丁亞南市水務局副局長

    辛四輩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梁龍祥??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

    張小榮原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李彥科西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金寶文隆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王繼講涇源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彭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生態環境局,趙克祥兼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工作。各成員單位和縣區主要職責為: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統籌推進全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牽頭制定工作方案,完成排查工作招標委托并監督實施。按階段分解下達排污口整治階段工作任務,及時調度進展情況,開展排查整治工作質量督查、驗收和報備;負責清水河市區段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監督指導縣(區)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市財政局負責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經費納入市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協調指導市、縣(區)承擔費用分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督促指導工業企業及工業園區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配合完成市區職責范圍內污水處理廠、集污管網和入河排口的排查溯源;根據反饋的整治要求,完成整治方案編制及實施。市城管局配合完成市區職責范圍內污水處理廠、集污管網等排口的排查溯源;探索開展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根據反饋的整治要求,完成整治方案編制及實施。市農業農村局負責督促指導全市農村生活污水、養殖廢水、灌區等排口排查整治工作;探索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市水務局負責組織巡河員對入河排口進行日常巡查監管;配合開展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及管理工作。縣(區)政府要落實排污口監管主體責任和屬地責任,組織相關部門配合完成統一排查溯源,限期完成整治任務,做好入河排污口日常監督管理,將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二)明確組織方式。按照自治區要求,地級市人民政府要落實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主體責任,為便于管理,根據工作具體階段分別采用兩種組織方式,排查溯源階段,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突破縣區行政區限制,對每一條河開展無死角”“全覆蓋”“地毯式排查,由市生態環境局統一組織招標,分縣(區)簽訂合同,產生的費用由河流所在縣(區)按比例分別承擔(見附件1);排污口整治階段,根據排查溯源結果,按行政區管轄范圍分解到市級責任單位和縣(區),分別制定方案并開展整治,產生的費用由所屬財政承擔。

    (三)嚴格督查考核。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情況納入全市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和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內容,對工作不力的縣(區)、單位及時進行通報、督辦,對在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等行為的,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四)加強公眾參與。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宣傳,引導公眾投身美麗河湖建設,加大對排污口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普及力度,增強公眾對污染物排放的監督意識。排污口責任主體應通過標識牌、顯示屏、網絡媒體等渠道主動向社會公開排污口相關信息。生態環境等部門要通過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臺,依法公開并定期更新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信息。建立完善公眾監督舉報機制,鼓勵公眾舉報身邊的違法排污行為,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齊抓共治的良好局面。


    附件:1. 固原市入河排污口排查范圍

    2. 固原市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表

    附件1


    固原市入河排污口排查范圍

    河湖名稱

    所屬縣(區)

    主河道及支流名稱

    流域面積(km2)

    河流長度(km)

    發源地

    終止斷面

    一、清水河流域

    原州區


    2557

    126



    1


    清水河干流

    2057

    81

    開城黑刺溝

    三營出境國控斷面

    2


    冬至河支流

    500

    45

    黎套村紅泉溝

    二營村馬洼

    二、葫蘆河流域

    西吉縣


    2268

    208.2



    1


    葫蘆河干流

    1347

    97.3

    西吉縣月亮山南部

    玉橋出境國控斷面

    2


    濫泥河支流

    732

    58.9

    馬建鄉大灣村

    興隆鎮王河村

    3


    好水河支流

    189

    52

    六盤山西側水溝

    興隆鎮張節村

    三、涇河流域

    涇源縣


    992.93

    120.79



    1


    涇河干流

    455

    38.9

    涇河源鎮龍潭村

    彈箏峽出境國控斷面

    2


    香水河支流

    100.5

    10.6

    西峽

    沙南峽

    3


    策底支流

    20.13

    17.19

    新民鄉廟廟梁

    出境斷面

    4


    盛義支流

    55.9

    17.1

    紅霞林場

    沙南峽

    5


    羊漕支流

    76.4

    7.2

    香水鎮太陽溝村

    胭脂峽

    6


    頡河支流

    285

    29.8

    大灣綠源紅溝

    莧麻灣

    四、渝河流域

    隆德縣


    587.35

    75.08



    1


    渝河干流

    481.2

    47.1

    隆德縣城關鎮楊家店村

    聯財出境國控斷面

    2


    清流河支流

    50.57

    11.85

    六盤溝

    三里店水庫

    3


    清涼河支流

    55.58

    16.13

    米崗山大峽溝

    三里店水庫

    五、茹河流域

    彭陽縣


    3138

    128.5



    1


    茹河干流

    2011

    84.7

    原州區開城鎮水溝壕

    溝圈出境國控斷面

    2


    小河支流

    1127

    43.8

    王洼鎮北洼村

    彭陽縣城匯入茹河干流

    六、洪河流域

    彭陽縣

    洪河干流

    322

    59

    彭陽縣新集鄉竇家山莊

    常溝出境國控斷面

    七、蒲河流域

    彭陽縣

    蒲河干流

    672

    49.1

    甘肅省環縣廟兒掌西南

    石家河橋出境國控斷面

    合計

    10537.28

    766.67



    附件2

    固原市入河排污口排查信息表


    序號

    縣(區)

    排污口名稱(按HJ1235-2021規定填報)

    排污口編碼(按HJ1235-2021規定填報)

    排污單位

    責任人及聯系電話

    坐標

    設立時間

    排污口類型(一級分類)

    排污口類型(二級分類)

    排放方式(管道/明渠/涵洞/其他)

    排污口尺寸(直徑/×寬,單位厘米)

    受納水體

    廢水排放量(萬噸/年)

    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噸/年)

    氨氮需氧量排放量(噸/年)

    環評審批情況(未審批/已審批,填寫審批文號)

    排污許可情況(未辦理/已辦理,填寫排污許可證號)

    設置審批情況(未審批/已審批,填寫審批文號)

    整治情況(不需整治/需整治包括取締/合并/整治三類)

    備注(生態環境部交辦/新增)

    經度

    緯度
























    注:1.入河排污口編碼按照《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HJ1235-2021)執行。涇河、葫蘆河、 渝河、蒲河、洪河、茹河的擴展代碼分別為J2H2、Y3、P3、H3、R4。例如:固原市彭陽縣污水處理廠排污口編碼為:DC-640425-0001-SH-R4?!?/span>DC”表示渭河水系,“640425”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行政區劃代碼,“0001”為入河排污口順序號,“SH”表示該入河排污口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R4”表示擴展代碼已定義,為黃河四級支流茹河。

    2.經緯度格式應為十進度制,小數點位應精確至 12位,例:105.xxxxxxxxxxxx 37.xxxxxxxxxxxx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打?。?a href="javascript:window.print();">

    網站地圖

    主辦:固原市人民政府????承辦: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行管理:固原市電子政務中心

    電話:(0954)2088900 電子信箱:gysdzzw@126.com

    寧ICP備05001237號????網站標識碼:6404000021????寧公網安備64040202000006號